
政协委员即将在两会上提议“隔周三休”
“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”——太多的专家喜欢建议,而大多数建议不接地气,要么是“何不食肉糜”的天真,要么是玩弄文字游戏的连篇废话,老百姓苦不堪言。
休假,自然是专家建议的热点,这不是又有政协委员“大胆”建议,一周双休改为“隔周三休”,也就是从每周休两天,变成第一周休一天、第二周休三天的循环。
这位委员的理由十分充分,“这样做既保障了公共休假制度的刚性约束,又提供了全年多个分布均衡的‘三天小长假’,还能助力分散休假、缓解旅游高峰压力”。

2012年就有专家提议过“隔周双休”
其实翻翻旧报纸就知道,这样的休假策略并非首创,早在2012年10月9日的《中国经济时报》上,就有一位旅游专家提出“隔周双休”的概念——第一周休2天、第二周休1天,循环往复。
这样每个月四周可以腾出2天,一个季度可以集中休假6-8天,一年四季调休出4个结构性的黄金周,这样人们远行出游就有了更多可选择的“黄金周”,避免了黄金周造成的景区和交通运力的超负荷运转。

双休何时休?这是多少中国打工人的灵魂拷问
十多年过去了,也没见到类似政策的出台,反倒是每年节假日前后的“调休”动作,让打工人苦不堪言、纷纷吐槽。
打工人面对的现实,是每周双休乃至单休、带薪年休假都得不到保障,还要经常被PUA无薪加班,拥抱996的“福报”,还奢求什么结构性的三天“小长假”。

学校的教学规律可不敢轻易打乱,隔周三休对于家长们只会是灾难
而对于正常双休的群体,“2+2+2+2”变成“1+3+1+3”,不过是一种隔靴搔痒而已,假期没有增加,反而要被奇怪的调休节奏打乱。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习惯规律的作息,大小周的交替,反而让人在小周得不到好好休息。更何况孩子们上学的节奏,可是不敢轻易乱调,1+3只会让家长们的工作生活忙成一团。

黄金周实则是“慌”、“惊”、“粥”(堵成一锅粥)
所以用调休来创作所谓结构性的小长假,倒不如真正落实全民的休假福利:
- 落实每个劳动者正常的双休日,加班有加班费或者可调休;
- 落实每个劳动者的带薪年休假,按月度或者季度给予一定的调休额度,以带薪年休假和个人主动调休来平衡个体员工的探亲、旅游需求;
- 在合适的领域内,逐步试点和推广“四天工作制”和大范围的居家办公,这些国外的先进劳动福利值得学习,既能提高工作效率、又能带动消费,也缓解了集中休假造成的交通、住宿、旅游资源紧张。
不知道您是否赞同我的提议呢?
专注起名30年,已为30000+宝宝和10000+企业店铺赋予美名,大师微信号:stc383,如需大师人工起名,可以加微信,备注:VIP,否则不加!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oquming.com/11130.html